公正 高效 便捷 和谐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关于宜仲  >> 仲裁规则

仲裁规则


宜春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第一章    
 
   第一条 【宜春仲裁委员会】
    ()宜春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是宜春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组织设立的民商事仲裁机构。它仲裁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等案件。
    ()宜春仲裁委员会主任(宜仲负责人)履行本规则赋的职责,副负责人受负责人书面委托履行负责人的职责(不包括宜仲章程规定的职责)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范围】
    ()本规则统一适用于本会及本会的下属办事机构。
    ()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本会,案件属于本会受案范围,且在本规则受案范围内的,适用本规则。当事人就仲裁程序事项或者仲裁适用的规则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该约定无法执行或者与仲裁地强制性法律规定相抵触的除外。
    ()当事人约定适用本规则但未约定仲裁机构的,视为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本会仲
    ()争议仲、无争议仲裁、确认仲裁等案件,且案件属于本会受案范围的,都可提交本会仲裁,均适用本规则。
    ()当事人将争议提交本会或同意适用本规则,且案件属于本会受案范围的,适用本规则。
    ()合同在签订时或履行过程中,当事人根据约定提交本会的仲裁事项,均认为是仲裁案件,案件属于本会受案范围的,且在本规则受案范围内的,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未明确规定的事项,本会或仲裁庭有权按照有利于公平、及时解决纠纷的原则推进仲程序。
    ()网络仲裁纠纷及其他特别种类纠纷,本规则有特别规定的,从特别规定。没有特别规定的,适用一般规定。
   第三条 受理范围】本会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称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本会不受理下列纠纷:
    1、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劳动争议;
    4、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第四条【仲裁原则】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尊重当事人约定,依照法律,参考国际惯例,公平合理,独立公正地解决纠纷。
   第条【裁决的效力】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的,本会不予受理。
   第条【放弃异议权】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本规则或仲裁协议中规定的任何条款或条件未被遵守,但仍参加或者继续参加仲裁程序且未对上述不遵守情况及时提出书面异议的,视为其放弃提出异议的权利。
 
                                           第二章  仲裁协议
 
    第 仲裁协议的定义与形式】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以书面形式约定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书面的仲裁协议书或者以其他书面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
仲裁协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书面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第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无效、失效、未生效、被撤销以及成立与否,均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第  对仲裁管辖权的异议】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或者对仲裁案件的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首次开庭前以书面形式提出;不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首次答辩期限届满前以书面形式提出。
    当事人未依照上述规定提出异议,视为放弃异议的权利,承认该仲裁协议的效力及本会对仲裁案件的管辖权。
    在仲裁申请书和答辩书的交换中,一方当事人声称有仲裁协议,而另一方当事人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存在书面仲裁协议
    当事人对仲裁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的,由本会或者由仲裁庭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可以请求本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本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或者其中一方既请求本会作出决定,又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如果本会先于人民法院接受异议请求并已经作出决定的,决定有效;如果本会接受异议请求后尚未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已受理了该异议请求的,本会不再作出决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裁定仲裁协议效力的,应当同时向本会提交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申请书副本和人民法院的立案通知书。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或者仲裁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本会对仲裁协议或者仲裁案件的管辖的异议作出决定的,可以在仲裁程序进行中,也可以在裁决书中作出。
    本会经形式审查认为存在由本会进行仲裁的协议,可根据初步证据作出本会有管辖权的决定,仲裁程序继续进行。本会依初步证据作出的管辖权决定并不妨碍其根据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与初步证据不一致的事实或证据重新作出管辖权决定。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如仲裁庭已组成,仲裁庭可不停止仲裁程序的进行,但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前不作出裁决。如人民法院裁定异议成立,则本会或仲裁庭驳回申请人的仲裁申请;异议不成立的,仲裁程序继续进行,已进行的仲裁程序不再重新进行。
    一方当事人对仲裁请求事项是否属于仲裁协议范围有异议的,应当在辩论终结前提出,该异议是否成立,由仲裁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在当事人没有异议的情况下,仲裁庭有权对当事人的请求事项是否属于仲裁协议范围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本会对管辖异议的决定,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异议成立的,撤销该案;异议不成立的,仲裁程序继续进行。 
 
                                            第三章  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 仲裁申请】(一)申请人向本会申请仲裁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人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3、有提请本会仲裁的协议;
    4、有具体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
    5、属于本会的受理范围。
   (二)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向本会提交下列文件:
    1、申请仲裁所依据的仲裁协议。
    2、写明下列内容的仲裁申请书:
   (1)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以及其他可能的快捷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住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以及其他可能的快捷联系方式;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仲裁请求所依据的证据和证据清单。
    4、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
   (三)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本会可以要求限期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四)当事人收到本会受理通知书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本会的收费标准,预交仲裁费用。当事人的请求没有明确争议金额的,由本会确定争议金额或者应当预交的仲裁费用。当事人预交仲裁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缓交,由本会决定是否批准。当事人不预交仲裁费用,又不提出缓交申请的,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第十 【受理申请】本会收到仲裁申请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自当事人预交仲裁费用之日起5日内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仲裁程序自本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开始。
   第十  仲裁通知】本会自受理案件之日起5日内,将受理通知、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等有关材料送达申请人;将答辩通知书、仲裁申请书及其附件、本规则、仲裁员名册等有关材料送达被申请人。
   申请人书面申请延后向被申请人送达上述材料的或其他特殊情况的,经本会同意,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限制。
   第十 答辩】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答辩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本会提交下列文件:
  (一)写明下列内容的答辩书:
  (1)被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住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以及其他可能的快捷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住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以及其他可能的快捷联系方式;
  (2)答辩要点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二)答辩所依据的证据和证据清单。
  (三)被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
  (四)质证意见。
   本会自收到答辩书之日起5日(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内,将答辩书送达申请人。
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或者不进行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继续进行。
    第十 【反请求】申请人有权依据同一仲裁协议提出反请求。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应当在收到答辩通知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交,反请求的提交参照本章第十条对申请仲裁的规定。
    本会应当自受理被申请人的反请求申请之日起5日内,将反请求申请书副本送达申请人。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反请求申请书之日起15日内向本会提出书面答辩;未提交书面答辩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申请人参照本章第十条的规定提交答辩书。
    仲裁庭应当合并审理同一纠纷的请求和反请求。
    被申请人逾期提出反请求,仲裁庭组成前由本会决定是否受理,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本会或者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逾期提交的反请求时,应当考虑反请求与本请求合并在一个案件中解决的必要性、是否会造成程序的不必要拖延以及其他有关因素。
    被申请人逾期提出的反请求,可以向本会另行申请。
    第十  变更仲裁请求或者反请求】当事人可以变更请求或反请求,但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第十  提交的文件份数】当事人提交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反请求申请书、证据材料以及其他书面文件,应当一式五份。如果当事人人数超过一人,增加相应份数;如果仲裁庭组成人数为一人,减少两份;当事人提出保全申请的,应当相应增加一份。
    第十 财产保全】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本会将其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第十八条  证据保全】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本会将其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第十九条  代理人当事人可以委托仲裁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办理有关仲裁事项。
    仲裁代理人应当向本会提交委托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仲裁代理人代为提起、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或反请求,进行和解、调解,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代理人是律师的,还应当提交律师事务所公函并出示律师执业证;非律师的,应当提交身份证明文件。
                                        
                                             第四章
 
 仲裁庭
 
    第二十条  仲裁庭组成方式】仲裁庭可以由一名仲裁员或者三名仲裁员组成。由一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为独任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为合议仲裁庭,合议仲裁庭设首席仲裁员。
    当事人应当在分别收到受理通知书或答辩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选定仲裁庭组成方式并选定或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当事人应当从本会提供的仲裁员名册中选择仲裁员。
    第二十一条 仲裁员的确定方法】(一)当事人对仲裁庭组成方式选定一致的,从其选定,并按如下方式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1当事人一致选定合议仲裁庭的,应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一致选定独任仲裁庭的,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
    3、当事人在本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没有选定仲裁员或者选定的首席仲裁员、独任仲裁员不一致的,由本会主任指定。
   (二)当事人对仲裁庭组成方式选定不一致的,由本会主任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按如下方式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1、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独任仲裁庭的,应通知选定合议仲裁庭的一方当事人于5日内选定独任仲裁员,并按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2、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合议仲裁庭的,应通知选定独任仲裁庭的一方当事人于5日内选定仲裁员及首席仲裁员,并按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三)一方或双方当事人逾期未选定仲裁庭组成方式,由本会主任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按如下方式确定仲裁庭组成人员:
    1、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独任仲裁庭的,由本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担任独任仲裁员;
    2、决定仲裁庭组成方式为合议仲裁庭的,首席仲裁员由本会主任指定,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员为仲裁庭组成人员;当事人在本规则规定的期限内没有选定仲裁员的,由本会主任指定。
   (四)仲裁案件当事人一方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仲裁庭组成方式的选定及仲裁员的选定、委托指定,应当由该方当事人内部协商一致。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协商一致的,由本会主任决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及指定仲裁员。
   (五)仲裁员拒绝接受当事人的选定或者因疾病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正常履行仲裁员职责的原因不能参加案件审理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重新选定仲裁员通知之日起5日内重新选定仲裁员。逾期未选定的,由本会主任指定。
    第二十二条 组庭通知】仲裁庭自当事人选定仲裁员的期限届满后20日内组成。自仲裁庭组成之日起5日内,本会将组庭情况通知当事人和仲裁员。
仲裁庭秘书在组庭后应当及时将案卷材料移交仲裁庭。
    第二十三条 仲裁员信息披露】
   (一)仲裁员任职后,应当签署保证独立、公正仲裁的声明书,声明书由仲裁庭秘书转交各方当事人。
   (二)仲裁员知悉与案件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存在可能导致当事人对其独立性、公正性产生怀疑的情形的,应当书面披露。
   (三)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仲裁庭组庭情况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就是否申请回避提出书面意见。
   (四)当事人以仲裁员披露的事项为由申请仲裁员回避的,适用本章第二十条第(一)、(二)、(四)、(五)、(六)款的规定。
   (五)当事人在本条第(三)款规定的期限内没有申请回避的,不得再以仲裁员曾经披露的事项为由申请回避。
   第二十四条  仲裁员回避】(一)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二)当事人应当通过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说明事实和理由,并提供相应证据。
  (三)对仲裁员的回避申请应当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但本章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
  (四)仲裁庭秘书应当及时将回避申请转送另一方当事人和仲裁庭全体成员。
  (五)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另一方当事人表示同意,或者被申请回避的仲裁员获知后主动退出,则该仲裁员不再参加案件审理。但上述任何情形均不意味着当事人提出回避的理由成立。
  (六)除本条第(五)款规定情形外,仲裁员是否回避,由本会主任决定,本会主任担任仲裁员的,由本会集体决定。上述决定是终局的。
  (七)当事人在获知仲裁庭组成情况后,聘请的代理人与仲裁员存在本章规定的应予回避情形的,由本会或者仲裁庭通知其重新聘请代理人。
  (八)本会或本会主任就仲裁员是否回避作出决定前,被请求回避的仲裁员应当继续履行职责。
   第二十  仲裁员更换】仲裁员因死亡、除名或者健康原因不能从事仲裁工作,或者主动退出案件审理,或者本会主任决定其回避,或者双方当事人一致要求其退出案件审理的,应当更换。
   本会认为仲裁员在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职责或者没有按照本规则的要求履行职责时,也可以主动更换。
   本会根据本条第(二)款作出决定前,应当给予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庭全体成员提出书面意见的机会。
   被更换的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5日内重新选定;是本会主任指定的,由主任另行指定,并将重新指定仲裁员的通知在5日内发送当事人;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当事人可以请求已进行的仲裁程序全部或部分重新进行,是否必要,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决定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全部或部分重新进行。
 
                                                第五章    
 
   第二十六条  审理方式】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可以书面审理。
   无论采取何种审理方式,仲裁庭均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双方当事人陈述和辩论的合理机会。
在必要时,仲裁庭可以发布程序指令、发出问题清单、举行庭前会议、制作审理范围书等,也可以就证据材料的交换、核对等作出安排,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 【合并审理】两个或两个以上仲裁案件涉及到共同的或有关联的事实问题,应一方当事人申请,或者仲裁庭认为适当时,在征得所有当事人同意后,仲裁庭可以将案件合并审理,但裁决书应分别作出。
   仲裁庭组成人员不同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二十 保密义务】仲裁不公开审理。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但涉及国家秘密第三人商业秘密或仲裁庭认为不适宜公开情形除外。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仲裁员,仲裁庭咨询的专家和委托的鉴定、审计、审核、评估、检验人,本会的有关人员及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参加旁听的人员,均不得对外界透露案件实体和程序进行的情况。
    第二十九 仲裁地】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本会所在地为仲裁地。
    仲裁裁决视为在仲裁地作出。
    第三十条 开庭地点】开庭审理在本会所在地进行。当事人另有约定,也可以在其他地点进行。
当事人约定在本会所在地以外的其他地点开庭的,承担由此发生的费用。当事人应当在本会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约定或者仲裁庭确定的比例预交上述费用。未预交的,在本会所在地开庭。
   仲裁庭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决定并经本会秘书长同意,开庭审理可以在其他地点进行。
   第三十一条  开庭通知】仲裁庭应当自组庭之日起15日内开庭。有特殊情况经本会秘书长同意,可以推迟15日。
本会应当在仲裁庭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当事人;经双方当事人提出申请并经仲裁庭同意,可以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请求延期开庭的,应当在开庭3日前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庭提出,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第一次开庭审理以后的再次开庭或者决定延期开庭的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5日期限限制。
    第三十  当事人缺席】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但不影响仲裁庭对被申请人的反请求进行缺席审理。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仲裁庭可以进行缺席裁决。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视为撤回反请求。
    第三十  举证和举证责任】
   (一)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二)本会或者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应当在要求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逾期提交的,仲裁庭有权拒绝接受,但当事人对举证期限另有约定且征得仲裁庭同意的除外。当事人不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的,可在期限届满前书面申请延期并说明理由,是否准许或准许的期限,由仲裁庭决定。
   (三)当事人对自己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分类、编号,简要写明证据材料的来源、内容、证明对象,签名盖章并注明提交日期,并根据仲裁庭成员人数和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副本。
   (四)证据应当提交原件。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的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的真实性没有表示异议,可以视为与原件或者原物一致。
   (五)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提交的外文证据材料和书面文件应当附有中文译本,仲裁庭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中文译本或者其他语言的译本。
   (六)仲裁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
   (七)当事人在辩论终结前撤回对案件事实的承认并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八)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则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时,仲裁庭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考虑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九)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或者虽提交证据但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承担因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第三十四条  仲裁庭自行收集证据】当事人申请并经仲裁庭同意或者仲裁庭认为必要的,仲裁庭可以自行调查事实、收集证据。仲裁庭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时,认为有必要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的,应当及时通知。经通知,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未到场,不影响仲裁庭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
    当事人可以对仲裁庭自行收集的证据提出质证意见。
    第三十  鉴定(包括审计、审核、评估、检验等,下同)】
    (一)当事人申请鉴定且经仲裁庭同意,或者当事人虽未申请鉴定但仲裁庭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通知当事人在仲裁庭规定的期限内共同选定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专家。当事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仲裁庭指定鉴定部门或者鉴定专家。
    (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仲裁庭确定的比例预交鉴定费用。如果属当事人申请鉴定,不预交的,仲裁庭有权决定不进行相关鉴定;如果属仲裁庭认为需要鉴定,不预交的,致使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当事人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三)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而且当事人也有义务向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专家提供或出示鉴定所需的任何文件、资料、财产和其他物品。当事人与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专家之间就鉴定所需的文件、资料、财产或其他物品是否与案件有关存在争议的,由仲裁庭作出决定。当事人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四)鉴定报告的副本,应当送交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对鉴定报告提出意见。
    (五)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应当通知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就鉴定报告的有关事项向鉴定人提问。
    (六)当事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是否谁许,由仲裁庭决定。
    (七)鉴定期间不计算在本规则第四十条、第五十条及第六十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三十六条  专家咨询】仲裁庭就案件涉及的专业技术问题或疑难事项,可以根据需要向专家咨询或通过秘书处向本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申请专家咨询,专家咨询意见供仲裁庭参考。专家咨询费用由本会承担。
    第三十七条  质证和认证】
    (一)开庭审理的案件,在开庭前已经交换的证据应当在开庭时出示,由当事人质证。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已经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仲裁庭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不经出示,直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二)对于当事人当庭或者开庭后提交的证据材料,仲裁庭决定接收但不再开庭审理的,可以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提交书面质证意见。
    (三)证据由仲裁庭认定;鉴定报告,由仲裁庭决定是否采纳。
    (四)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仲裁庭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
    (五)当事人在仲裁申请书、答辩书、陈述以及其他书面意见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证据,仲裁庭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六)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第三十八条  辩论】当事人在审理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辩论应当在仲裁庭主持下进行。
    第十九条  最后征询意见】仲裁庭在审理终结前,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可以在开庭时以口头方式提出,也可以在仲裁庭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方式提出。
    第四十条  庭审记录】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但调解情况除外。
    仲裁庭可以对庭审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仲裁庭不予补正时,应当记录该申请。
    笔录由仲裁员、秘书、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有关仲裁参与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在庭审笔录中记录该情况。
    第四十一条  和解】当事人在仲裁庭之外自行达成和解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其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调解书或者裁决书,也可以请求撤回仲裁申请。
经仲裁庭调解达成和解的,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要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
    第四十二条  调解】仲裁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调解。调解的时间和方式,可以灵活安排,不受程序的限制,但不得违反自愿原则。
    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或者向本会申请由仲裁员进行调解。
    一方当事人申请案外人参加调解,另一方当事人及案外人同意的,仲裁庭可以通知案外人参加调解。案外人同意承担责任的,应当准许。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达成协议的内容超出请求范围的,应当允许,但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调解书应当写明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本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继续进行仲裁程序,并及时作出裁决。但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在其后的仲裁程序、司法程序和其他任何程序中援引对方当事人或仲裁庭在调解过程中的任何陈述、意见、观点或者建议作为其请求、反请求、答辩的依据。
    第四十  撤回仲裁申请】当事人申请仲裁后,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申请撤回仲裁申请。
    经仲裁庭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撤回仲裁申请。
    当事人在仲裁庭组庭前申请撤回仲裁申请或反请求申请的,由本会作出决定;在仲裁庭组庭后提出申请的,由仲裁庭作出决定。
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不影响仲裁庭就被申请人的反请求进行审理和裁决;被申请人撤回仲裁反请求的,不影响仲裁庭就申请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审理和裁决。
本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在组庭前当事人撤回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的,按本会规定退回部分仲裁费。案件已审理完毕,仲裁庭已开始制作裁决书或调解书,当事人撤回仲裁请求或反请求的,仲裁费不予退回。
    第四十四条  仲裁程序中止】当事人共同要求或者一方当事人申请人、其他当事人未表示反对的,仲裁程序可以中止。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中止审理的,可以中止仲裁程序。
    中止仲裁程序的决定,仲裁庭组成前由本会作出;仲裁庭组成后由仲裁庭作出。
    程序中止的期间不计算在本规则第四十条、第五十条及第六十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六章  决定和裁决
 
    第四十五条  仲裁程序事项的决定】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仲裁庭有权就涉及的程序问题或程序实现做出决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任何决定均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如未能形成多数意见,则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经当事人同意或者其他仲裁员授权,首席仲裁员可以就程序事项作出决定。
    第四十  裁决作出期限】仲裁庭应当自组庭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裁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提请秘书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前款所指3个月不包括公告期间、决定仲裁协议异议期间、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的期间以及当事人在庭外自行和解等期间。
    第四十七条 仲裁裁决】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承担和裁决日期。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及按照双方当事人和解协议作出裁决的,可以不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
    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不签名的仲裁员应当书面出具个人意见,本会将其个人意见随卷入档;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不签名的,不影响仲裁裁决的效力。
    裁决书经仲裁员签名后,加盖本会印章。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十八条 先行裁决】仲裁庭认为必要或者当事人提出经仲裁庭同意时,仲裁庭可以在最终裁决作出前,就案件中争议的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的问题先行裁决。
    先行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不履行仲裁庭作出的先行裁决,不影响仲裁程序的继续进行和仲裁庭作出最终裁决。
    第十九条  裁决确定费用承担】
    (一)仲裁庭有权在裁决书中确定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的仲裁费用和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
    (二)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由仲裁庭根据各方当事人责任大小确定其各自承担的仲裁费用的比例。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仲裁庭调解结案的,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各自承担的仲裁费用的比例,协商不成或者未作协商的,由仲裁庭裁决。
    (三)因当事人选定住所地不在宜春市的仲裁员、鉴定机构等事由而发生的办理案件的差旅费、食宿费等相关费用,以及因委托鉴定、审计、评估、检验、翻译等原因而发生的相关费用,本会或仲裁庭可以指定当事人在限定的期限内预交。仲裁庭对当事人预交的上述费用最终由谁承担应当作出裁决。
    (四)仲裁庭有权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裁决败诉方补偿胜诉方因办理案件支出的合理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保全费、差旅费、公证费。仲裁庭在确定上述费用时,应考虑案件的裁决结果、复杂程度、当事人或代理人的实际工作量以及案件的争议金额等有关因素
    第五十条  补充、补正裁决】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请求仲裁庭就裁决中漏裁的仲裁事项作出补充裁决;如确有漏裁事项,仲裁庭应在收到上述书面申请之日起30内作出补充裁决。仲裁庭也可以在发出裁决书后的合理时间内自行作出补充裁决。
    对裁决书中的文字打印错误、计算错误或者仲裁庭意见部分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已经作出判断但在裁决书主文中遗漏的,仲裁庭应当补正。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内以书面形式请求仲裁庭补正;如果属实,仲裁庭应在收到上述书面申请之日起30内作出补正裁决。
    仲裁庭不同意补充、补正裁决申请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补充裁决和补正裁决构成原裁决书的一部分。
    仲裁庭作出补充、补正裁决的,本会不再收费。
    第五十一条  重新仲裁】仲裁庭收到人民法院重新仲裁的通知后,认为应予重新仲裁的,进行重新仲裁;认为不应重新仲裁的,须将书面意见提交本会,由本会函告人民法院。
    仲裁庭同意重新仲裁的,本会不再收取案件仲裁费用。
 
                                              第七章  简易程序
 
    第五十二条 简易程序的适用】争议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指人民币,下同)的,适用简易程序,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案情确属复杂,则由本会决定适用普通程序。
    争议金额超过100万元,双方当事人约定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适用简易程序。
    没有争议金额或争议金额不明确的,由本会根据案件复杂程度、涉及的利益大小以及其他有关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并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可以提出书面意见,是否同意,由本会主任决定。
    第五十三条  仲裁庭组成】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由独任仲裁员审理。
    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仲裁受理或答辩通知之日起10日内在本会仲裁员名册中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
    双方当事人逾期未能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的,由本会主任指定独任仲裁员。
    第五十四条 答辩期限】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答辩通知之日起10日(国际商事案件30日)内,提交答辩书及有关证明文件; 如有反请求,也应当在此期限内提交申请书及有关证明文件,逾期提交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受理。
    第五十五条  开庭通知】开庭审理的案件,仲裁庭应在开庭3日(国际商事案件10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
    仲裁庭决定开庭审理的,只开庭一次;确有必要的,可以决定再次开庭。第一次开庭后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3日(国际商事案件10日)期限限制。
    第五十六条  简易程序终结】仲裁请求的变更或者反请求的提出导致案件争议金额超过100万元的,不影响简易程序的进行。仲裁庭认为应当变更程序的,可以向本会主任申请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审理,是否准许由本会主任决定。
    双方当事人可一致请求将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程序变更通知之日起5日内,按照本规则的规定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本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原独任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新仲裁庭组成前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由新仲裁庭决定;新仲裁庭组成后仲裁程序的进行,不再适用简易程序。
    第五十七条  裁决作出期限】仲裁庭应当自组庭之日起60日内作出裁决。国际商事案件,应当自组庭之日起90日内作出裁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独任仲裁员报请秘书长批准,可以延长15日。
 
                                       第八章  国际商事仲裁的特别规定
 
    第五十八条  本章适用】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国际商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规则其他有关规定。
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案件,参照适用本章规定。
    当事人对案件是否具有国际因素有争议的,由仲裁庭决定。
    第十九条  仲裁庭组成】当事人可以从本会提供的仲裁员名册中选择仲裁员,也可以从仲裁员名册外选择仲裁员。
    当事人在本会提供的仲裁员名册外选择的仲裁员应当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条件。
    当事人在仲裁员名册外选定仲裁员的,应当向本会提供候选人的简历和具体联系方式。经本会确认后可以担任仲裁员。除非本会决定将其列入仲裁员名册,否则其任期至案件审理终结时止。
    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仲裁受理或答辩通知之日起20日内按照本规则第十九条的规定分别选定或者委托本会主任为其指定一名仲裁员、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本会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员。当事人未能按照上述规定选定或者委托指定仲裁员的,由本会主任指定。
    仲裁员因回避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时,当事人应当自收到本会通知之日起20日内,按照本规则规定的程序重新选定仲裁员。
    第六十条  答辩及反请求】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答辩通知之日起45日内,向本会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明文件。
    被申请人如有反请求,最迟应当自收到答辩通知之日起45日内,以书面形式提交本会;逾期提交的,由仲裁庭决定是否接受。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反请求申请书之日起45日内,向本会提交答辩书。
    第六十一条  开庭通知】仲裁庭在开庭30日前将开庭日期通知双方当事人;经双方当事人商仲裁庭同意,可以提前开庭。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请求延期开庭的,可以在开庭12日前书面提出;是否延期,由仲裁庭决定。
    第一次开庭后开庭日期的通知,不受30日期限限制。
    第六十二条  仲裁庭调解】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庭可以进行调解。
    因调解不成导致调解程序终止的,如果双方当事人以避免裁决结果可能受到调解影响为由请求更换仲裁员的,本会主任可以批准。双方当事人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第六十三条  裁决作出期限】仲裁庭应当自组庭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裁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首席仲裁员报请秘书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六十四条  法律适用】仲裁庭应当根据当事人选择适用的法律对争议作出裁决。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选择适用的法律系指实体法,而非法律冲突法。
    当事人未选择的,仲裁庭应当适用与争议事项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仲裁庭应当根据有效的合同条款并考虑有关国际商事惯例作出裁决。
    第六十五条 简易程序的适用】符合本规则第五十条规定的案件且本章未作出规定的,适用第七章的有关规定。
 
                                        第九章  时效与文件送达
 
    第六十六条  时效】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适用该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六十七条  期间】期间包括法律、本规则规定期间和指定期间。
    期间以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仲裁文书和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在期满前交邮的,不视为逾期。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顺延期限,是否准许,由本会或者仲裁庭决定。
    第六十八条 【送达方式】
   (一)直接送达和留置送达
    1、仲裁文书、通知等案件材料(简称送达材料)应当送达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指定代收人等受送达人,受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其未注明时由送达人写明)
    2、接受送达的自然人在其住所、单位或者其他场所,其本人不在时的同住成年家属在住处,应当签收送达材料。拒绝签收的,送达人均可留置送达,将送达材料留放于现场,记明拒收送达材料、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3、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统称为单位)的,由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单位中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收人签收,拒绝签收均可留置送达,将送达材料留放于现场,记明拒收送达材料、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除单位中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拒绝签收限于在单位留置送达外,对其余受送达人的留置送达不作场所限制。
    4、受送达人被依法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的,通过其所在监所或者所在机构转交送达材料。
    5、受送达人已到达本会或者其他通知到达场所而仍拒不签收送达材料的,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材料、事由和日期,并有二名送达人的签名,即视为送达。
   (二)邮寄送达
    1、送达材料除直接送达外,可以邮寄至受送达人确认送达地、双方约定送达地、合同注明联系地、注册登记或备案地、营业地、惯常住所地、新发现所在地、身份证载明地、户籍所在地或者通讯地址。上述地址均为有效送达地。
    2、邮寄送达分为一次邮寄送达和二次邮寄送达两种情形:
   (1)一次邮寄送达是指已向本仲裁机构确认或当事人之间有约定送达、联系地址的,从其确认或者约定,将送达材料邮寄至该地即视为送达,而不管受送达人提供的地址是否真实、准确和是否签收或由他人代收。
   (2)二次邮寄送达是指无第(1)种确认、约定送达地情形的,但存在下列地址的,将仲裁文书邮寄至下列地址:
    ①合同约定的当事人联系地址;
    ②对方当事人提供的其他地址;
    ③自然人户籍登记的住所地、身份证地址或者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商登记或者其他依法登记、备案的住所地或者营业地点。
    在有效送达地中选择一地邮寄,无签收记录时,可视情况再次向该地邮寄或另选一有效送达地邮寄,经过二次邮寄仍无签收记录的,视为送达。
    末签收退回邮寄材料之日(二次性的按最后一次)为送达之日期。
     3、无法获知受送达人以上有效送达地址,以邮寄或者有投递记录的其他任何送达方式向受送达人最后一个为人所知地或另一方当事人提供其新地址发出,即视为送达。
     4、首次邮寄送达,受送达人已签收,该签收地址即为受送达人以后接受该案所有送达材料地址,除非其将变换的新地址书面告知本会或仲裁庭,否则从第二次起,只要将送达材料邮寄至该地址,即视为送达,而不管当事人是否离开该地址或拒绝签收或由他人代为签收。
    (三)电子送达
    受送达人向本仲裁机构确认或者当事人以文字形式相互约定用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电子送达方式向其送达裁决书、调解书、决定书等送达材料,并提供了地址或者号码的,从其确定或者约定。
    本仲裁机构或者送达人的对应系统显示发送成功之日为送达日期,除非受送达人有证据证明与到达其特定系统的时间不一致而依其接收日期确认。
    (四)公证送达
    直接送达或邮寄、传真、电报、委托等方式送达有困难的,送达人可以邀请公证人员到场,把需送达的书面材料留在受送达人的营业地、现住地,以公证书形式记录送达情况,即视为送达。
   (五)公告送达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规则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适用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视为送达。
    本会可以先行组庭公告,当事人在公告期间或者公告期满后15日内,可以依照规定提出变更请求,否则视为对该仲裁庭的认可。
    公告费用由申请人预付,申请人在通知时间内不付,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除公告送达外,当事人就送达事项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十九条 送达日期】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直接送达的,受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并记明收到日期。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本会或仲裁庭、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仲裁文书、通知、材料等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留置送达的,以在场人员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邮寄送达并有送达回证的,以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没有送达回证的,以回执或快递查询单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传真送达并有回传送达回证的,以送达回证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没有送达回证的,以传真回单上注明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公告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满60日,即视为送达。
    其他方式送达的,以相关证据证明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十章    
 
    第七十条  语言】本会以中文为正式语言。当事人另有约定,并经本会同意的,可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语言。
    第七十一条  本规则的正式文本】本规则的中文、英文以及其他语种文本,均为正式文本。不同文本的表述产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的表述为准。
    第七十二条  本规则的解释】本规则由本会负责解释。
    本规则条文标题不用于解释条文含义。
    第七十三条 本规则的施行】本规则自通过之日起施行。本规则施行前受理的案件,适用受理时施行的仲裁规则。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且本会同意的,可以适用本规则。